Exile相关论文
【Abstract】Joseph Brodsky (24 May 1940 – 28 January 1996) was a Russian and American poet and essayist. In 1986, his coll......
本文通过COCA在线语料库对同义词exile和expel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个词在使用频率、语体特征、使用趋势、类连接以及搭配等......
《河湾》是奈保尔的一部代表作,其中作者于不着痕迹中抒发了自己和主人公对于心中家园的难以自拔和无法割舍的情愫,但是现实中作为......
黄正色为明代官员,嘉靖时期因受人诬陷流放辽东。黄正色在辽东度过了30年的流放生活,在此期间,他教书授徒,培养人才,为辽东的文化......
柳宗元诗文创作的繁荣,柳宗元与佛教的深入接触,都发生在其被贬永州时期。贬谪之后,柳宗元与佛教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他更多地从......
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吐蕃境内兴起诸多的宗教派别,其中不乏有正统的和异端的。为了引进和弘扬正统的印度佛教,赤松德赞派毗卢遮那到印......
《微暗的火》中主人公金波特在前言、评注和索引中描述了双重对立的地理空间——美国和赞巴拉王国,体现了其文化冲突下的思想与情感......
中国历史一脉,文人世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古代社会,文人既是政治的依附者,又是文化的担承者.也许正是这种复合身份注定了其波折......
著名文人张华,由于卷入晋初司马攸与司马衷争嗣产生的朋党之争,被排挤外贬三年,回京后又任闲职五年.在对张华作品进行文本细读的基......
缘于德国纳粹政府的“文化清洗运动”和焚书事件,德国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流亡文献(1933~1945)。流亡文献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作于流放时期的《哀歌集》第四部第10首常被视为他的自传诗,但它同时也是诗人的自辩诗和文学墓志铭。通过精心选......
蒲宁的流亡是外在流亡与内在流亡的双重表现,它渗透到蒲宁的小说中,他的思想受到早年俄罗斯文化和流亡时期异国文化的双重因素的影......
清代流遣区域的选择,清初多集中于东北,到了清代中期,由于中原人口的大幅度的增加,导致大批汉族百姓到关外垦田以求生计,这必然影响东北......
刘禹锡《望赋》是参照屈原楚辞笔调与风格而摹撰的唐代骚体名赋。因革新失败,被贬流放的刘禹锡于作品中抒发身世家国的感叹,怀瑾握......
杨慎是明代中期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大议礼”事件使他大半生流放云南。与家乡、亲人的远离,使他永远摆脱不了孤苦、忧闷的客者心......
茨威格和阿来分别是犹太民族和藏民族的杰出代表,他们自身以及其作品自然的渗透出强烈的民族意识,由于作家的成长经历和时代背景,......
创刊于1979年的知识分子杂志《随笔》,一直高扬理想与信仰的旗帜,是透视知识界思想和心态的重要窗口。“十年动乱”的终结和世俗、......
房陵是我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久的流放地。而且被流放到这里的帝王、高官、文人人数最多。品级最高。这种状态的生成。......
“放逐”母题作为文学史上众多的母题之一,受着作家群体的推崇与评论家群体的争相讨论,二十世纪的台港文学舞台也活跃着这样一个“放......
我国流寓文学实践虽滥觞于诗骚时代,但自觉将流寓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引入文学文化研究,则始于世纪之交,盛于2012年后。蒋寅、张学松......
流亡是人类被迫跨越地理与政治空间的流动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流亡与现代性进程如影随形,流亡书写也随现代性扩展不断壮大,并构......
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阐述了“流亡的知识分子”的角色:放逐者与边缘人。文章以此从“流亡者”的视野、立场、行动、品质四个方......
从《楚辞》相关作品表现的具体内容来看,屈原的确曾遭到流放。但由于资料缺乏以及有关的重要文献记载的出入,汉代以来这一问题一直存......
从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灭亡到1948年以色列国家建立,在长达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犹太人经历了5次大规模的流亡,分别发生在公元前5......
流刑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采用的主要刑罚手段之一,是封建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重刑.本文从流刑制度的源流出发着重探析了北朝流刑制度......
小说家的身份问题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中外小说家和小说家群体,他们的历史地位和现实身份、社......
流放与诗人一直紧密联系在一起,昌耀与但丁都曾被流放。他们在经历了沉重的生命跋涉后,将生命进发的火花与激情的赋予诗歌,其诗歌审美......
《第七个十字架》是安娜·西格斯创作生涯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流亡过程的戏剧性描述,反映出纳粹独裁统治下德国......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以他的流亡和流亡美学奠定了他在西方文学中的地位。乔伊斯一家的家庭生活与其说是爱尔兰式的,不如说是吉普赛式......
对于康有为来说,他的政治生涯、诗文创作乃至情感世界都被日本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与日本的恩怨纠葛主要集中在维新变法、流亡海......